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邀请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非遗传承人亮相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邀请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非遗传承人
亮相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
2024年9月9日-13日,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三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在北京举行。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和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协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承办单位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科普工作部,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西城区社科联;支持单位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北京大观园,北京西城区白纸坊街道等单位共同举办。
本届社科普及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谱写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北京篇章”为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展示北京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牛青山宣布“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暨西城区第十三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
9月9日上午,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在线下主会场北京大观园举办启动仪式,北京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宣布开幕,天津市、河北省社科联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活动以京津冀三地非遗展示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主题讲座拉开了社科知识普及序幕。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内容,展示首都北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特别邀请“狮舞(白纸坊太狮)、鼓舞(花钹大鼓)”、景泰蓝制作技艺、雕漆技艺、玉雕(北京玉雕)、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和北京绢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于9月9日至9月13日在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线下主会场北京大观园进行非遗表演、技艺展示。传承人结合各自的非遗技艺,以鲜活灵动的方式发掘传统文化脉络,推动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凸现出“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延续中的重要意义,非遗表演洋溢出满满的生命力,在本届社科普及周上熠熠生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狮舞(白纸坊太狮)表演
白纸坊太狮最初是行香走会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后逐步独立出来,成为深受北京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黄毛狮子蓝毛吼”,白纸坊太狮表演时,一黄一蓝两只太狮同时出场,凶猛粗犷、形神兼备,具有鲜明中国民间“北派”舞狮特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鼓舞(花钹大鼓)表演
花钹大鼓是一种以鼓钹为道具和伴奏乐器的传统民间舞蹈,声情并茂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沿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鼓既用于指挥,又充当伴奏乐器;钹既参加伴奏,又是舞蹈道具。表演中鼓带钹声,钹追鼓点,明快活泼、自然灵动。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芬(右三)、理事钟连盛(左二)、理事李志刚(右五)、理事王建(右四)、监事袁长君(左三)在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非遗技艺展示区合影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牛青山(右一)参观非遗技艺展示区
基金会理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钟连盛(左)现场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
基金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建现场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玉雕(北京玉雕)
基金会监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长君(右)现场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基金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右)现场展示国家级非遗项目雕漆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绢人现场展示
非遗技艺展示区现场
活动现场吸引了大量群众的关注和参与,通过现场的非遗作品展示、非遗技艺表演、非遗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让人们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与魅力,激发了人民群众对非遗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非遗技艺展示区,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市电视台现场拍摄采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作为支持单位,参与2024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非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走进公众的视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芬接受采访发言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芬: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是首次在北京市社科普及周活动亮相。基金会于2013年4月18日经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全国第一家、目前为止唯一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募基金会。基金会的业务主要是开展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研究、传承的社会公益事业。社科普及周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开展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科普及活动,不仅引导非遗文化走入百姓生活,更加提高了公众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我们未来会组织更多的类似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繁荣与发展。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王建接受采访发言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国家级非遗项目玉雕(北京玉雕)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建:
北京玉雕又称“北京玉器”,是流传于北京市的一种玉石雕刻技艺。它继承宫廷玉作的技艺传统,用料讲究,制作精美,品类繁多,北京玉雕讲究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巧用俏色,后世受南作玉雕影响,服务于宫廷皇家。玉雕风格基本融合南北玉作之美,集两家之长,以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的风格为主。本次活动,我带来了2008年奥运奖牌及奥运玉玺、2022年冬奥会玉玺等玉雕佳作。“我们把‘金镶玉’奖牌推向了世界,也将中华传统玉文化推向了世界。玉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入现代生活,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诠释。希望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给予非遗传承人更多的展示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非遗作品,欣赏到传统工艺,也从中体会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肩上有责任和使命,把祖国的文化瑰宝传承给下一代,让更多人爱上非遗传统文化。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李志刚接受采访发言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国家级非遗项目雕漆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刚: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本次活动的影响和成果是显著的。通过现场的非遗表演、非遗作品展示、非遗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大量群众的关注和参与。不仅给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技艺的机会,更多是让公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提升了公众对非遗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更进一步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
202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