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非遗工匠】马国芳:于传统中突破,实现紫砂艺术的独特融合与创新
【人物介绍】
马国芳,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国紫砂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宜兴紫砂艺术馆工艺美术师、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2014年获得宋庆龄基金会颁发的爱心大使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海南省首届匠心之师荣誉称号。2024年获得首届大国非遗工匠称号。
马国芳出生于宜兴陶艺世家,从小酷爱紫砂艺术,学校毕业后跟随母亲学做宜兴紫砂壶,先后进宜兴中袁紫砂工艺厂和宜兴紫砂工艺三厂学习基础知识,悉心钻研,并且专攻全手工制作工艺。1998年,她创办“荆砂钰陶”紫砂艺术馆,2016年又在海南海口建立创作基地。后来,为了更好创新紫砂壶艺术,她拜工艺美术大师邵顺生为师,学做方器,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她在紫砂方器的制作和设计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马国芳经过多年与国家级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邵顺生学习方器的设计、制作,使得作品设计新颖,造型古朴新颖,线条流畅,气韵生动,特别注意内涵创作,思维活跃。众多作品具有既继承传统,又不乏自我的鲜明个性,以及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在多年的艺术磨练中,马国芳更是把紫砂独有的“泥片镶接法”娴熟的运用到了钧瓷制作中,并且开创性的把唐卡和紫砂壶做了完美的结合。紫砂和唐卡都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马国芳别出心裁,将二者有机结合,让紫砂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高度,彰显出紫砂包容万物的独特魅力。
——大智融观壶——
此壶采用紫砂独有的全手工泥片镶接法技艺制作而成,壶上绘制整幅唐卡《地藏菩萨》,所用颜料为绘制唐卡的天然矿物料。
艺术欣赏价值颇高。2019年8月份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非遗汇报展”中展出。
——倒把西施壶(心经版)——
倒把西施是经典壶型之一,在完美生动的题材中,通过世代的传承,使一把实用紫砂器装点出让人联想绵绵的千古情节。
壶体全身刻绘《心经》,整器的艺术价值又得到了提升。
——汉瓦壶——
线条规整,传统器型的形、神、气、态兼备。没有繁琐的装饰,更显古韵悠悠,古砖汉瓦为型,彰显时代特征。
此壶造型颇有新趣,将传统器型全新演绎。造型简练至极,质朴无华,这是壶艺家把情感注入形体之中,将紫砂材质和色彩得到充分的表现。
——星英壶——
做此壶的七彩段泥,是传统的段泥之中,加入多种20目的砂粒,如段泥砂、紫泥砂、红泥砂、本山绿泥砂等,
外观比较粗犷,用手抚摸,砂感很明显,把玩此壶,犹如在和一个大侠客沟通。
——巨龙蛋壶——
该壶精选原矿朱泥制成,泥质柔嫩细腻,光彩夺目,极易养成。龙蛋壶明季古式,殊为可爱,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造型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
由于此壶形大开大阖,豪放潇洒,一直被壶家评之为优秀的紫砂艺术品。通观此壶,器形优美,敦厚可人。
——合菱壶——
合菱壶是众多筋纹器中的一款属传统经典筋囊器的代表作之一是在名品菱花壶的基础上,结合老款线园壶的形制特点,全新创作而成。
——六方掇球壶——
六方掇球壶,原矿紫泥材质,胎质细腻,色泽古朴光洁内敛。壶身六面体,以大、中、小三个球体重叠而成,
壶身为大球,壶盖为中球,壶钮为小球,按黄金分割比例巧妙布局安排,三球均衡、和谐、匀正,构成珠圆玉润的完美,寓意国学的方圆结合。
——金钟壶——
该壶是一款朱泥小品壶,明和如初月,俏丽可人。金钟造型,大圈底,壶体稳重,壶身上敛下丰,溜肩短颈,平盖,壶钮高耸挺立。
壶把手工镶接而成,明针处理得很细致 。嘴口大,出水爽快。耳形壶把,与壶嘴相望盈润有度,平面与弧线交叉成趣。肌理调和,肥瘦适度。
——文旦壶——
文旦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型之一,此壶继承了文旦壶优点和特征,线条柔和,壶钮如珠,温婉大气。原矿段泥制作而成,清雅质朴。
【结语】
马国芳在紫砂壶领域奋斗三十余年,一直都有在设计壶、制作壶,执着追求。从2014年起,她就对海南黎陶的发展做了很多努力,改良泥料炼制方法、制作方法、烧成和造型设计。近年来,她在艺术创作上不断突破,由她设计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工艺美术学会等权威机构颁发的奖项,一些作品还被博物馆收藏。在紫砂理论方面,她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先后在《大众文学》等刊物中发表了《试论紫砂的造型特征》等多篇论文,并且出版个人著作《品壶论道》。
在传承方面,马国芳目前授徒36人,有多人在陶瓷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有很多件作品申请了国家外观专利,多件作品被省级博物馆收藏。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她被聘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陶瓷行业职业能力评价培训基地副主任,陶瓷行业职业技能评价基地特聘讲师,在各类紫砂非遗人才研习班授课,已为600余人讲课。近年来,马国芳也通过高校举办的大师精品展,让更多的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了学生对传统工艺创作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三十年如一日,她在长期从事陶瓷艺术的工作中,做到了有序传承、创新发展和可持续保护,让更多人爱上紫砂,传承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