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届六十名大国非遗工匠    【大国非遗工匠】孔春生:匠心铸造万彩钧瓷

【大国非遗工匠】孔春生:匠心铸造万彩钧瓷

创建时间:2024-12-26 16:14

 

【人物介绍】

孔春生,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镇人,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孔家钧窑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首届大国非遗工匠,中原(轻工)大工匠,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钧瓷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国家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导师,“河南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馆长,中国钧瓷文化园艺术总监。

孔春生出身于钧瓷世家,早在年幼之时,耳濡目染之中,他就与钧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再难割舍。1990年,先前由大哥孔相卿主理的窑炉交到了孔春生的手里。年仅18岁的孔春生接过了重担,他带领10余名员工从做胚、配釉到烧窑,全程参与其中,并从美学角度进行创作和设计,该工艺得到了当时各个窑口的一致效仿,使钧瓷产业的技术能力和成品合格率更进一步。“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期开春满园”,为了钧瓷产业的深远发展,他毅然将液化气钧瓷窑炉设计制作和烧成方法无偿向同行推广,推动了钧瓷产业的长久快速发展。

【作品赏析】

耳濡目染的成长环境、加之丰富的工作历练,给了孔春生传承发展钧瓷艺术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以技术起家的孔家钧窑,致力于钧瓷技术研发和流程革新,在钧瓷烧制工艺、釉色、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孔春生从美学角度进行创作和设计,把神垕烧制的钧瓷从造型粗笨、釉色单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向其他艺术门类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钧瓷进入到器型多变、釉色万彩的世界。他着重整理、优化传统造型线条,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节奏与韵味,如梅瓶、如意瓶、玉壶春等。改变了钧瓷造型千百年来千篇一律的历史,通过完善的工艺流程,把造型、釉色各自的美发挥到极致,又相互映衬,水乳交融。

孔春生率先将人物、动物造型和现代陶艺引入到钧瓷作品中,丰富了钧瓷的表现形式,制作出了上千种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他还优化了钧瓷釉料的配方,研制出星辰釉、山水红、凤尾彩、皇鸽灰等多个钧瓷新品种,拓展了钧瓷艺术的表现空间。

 

 

 

 

 

 

 

 

 

 

 

 

 

 

【结语】

孔春生长期专业从事钧瓷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师从父亲孔铁山(当代钧瓷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通过三十多年的艰辛苦研,创立了当代钧瓷的制作工艺技能方法,带头发掘钧瓷的制作工艺,改变了解放以来,钧瓷恢复初期阶段,工艺低下、制作粗糙的局面,创制出了传世宋钧的艺术精髓,在钧瓷的釉色、工艺造型、烧成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艺术成就。他在继承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参与发明、创制了钧瓷天燃气窑炉,探索出钧瓷升温曲线操控方法,改写了钧瓷“十窑九不成”的技术难题。

瓷的创新要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根基。从1987年孔氏兄弟在父亲的指导下建立自家窑炉,到1992年孔家钧窑正式创立之后,孔春生一直在思索钧瓷的未来发展道路。在器型的突破方面,孔春生主持创作的钧瓷作品《四海升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代表被联合国总部及潘基文收藏;2006年至2021年连续十六届主持创作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钧瓷国礼的推出带动了禹州钧瓷品牌价值的飞跃式攀升。孔春生发掘、规范钧瓷的制作工艺,拓展了钧瓷艺术的表现空间。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国际友谊博物馆、河南钧瓷博物馆收藏。历年来,他的作品获国家级金、银奖30多项、省部级金、银奖92个。

多年来,孔春生参与培养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技术人员已达300多人次,占据钧瓷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各个钧瓷生产厂家的中坚力量。不仅如此,孔春生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当中,扶贫捐资,提供公益岗位等,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热心帮助身边的同事解决技术性的难题,认真践行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孔春生带领的孔家钧窑将继续坚持站在国际文化和科技的前沿,始终与世界先进文化看齐,始终与时代发展脉搏同步,打造文化产业高地,把钧瓷做成世界知名的现代艺术符号,把以钧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